当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发生巨变的时候,教育的适应性显然是弱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火热的另一面,是人才供给的冷清。”上周在珠海召开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化行指委)2018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石化行指委主任任耀生一语点出行业人才培育现状。300多位与会代表讨论提出,化工职业教育要抓紧主动作为,加强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构建行业终身教育体系,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形势。
任耀生介绍,改革开放40年,化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从1978年的在校生4000人,到2018年高职、中职、技工总计40余万人,规模增长了约100倍。然而,从2008年开始,招生数量逐年下滑,2014、2015、2016这3年招生滑坡尤其严重,有的学校下降30%~50%,甚至70%,本科招生也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任耀生表示,当前,化工行业人才供给遇冷、人才库见底、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出现在校人才提前两三年预订的情况。现在,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年供化工行业毕业生不足10万。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万家,平均每家只能分到3个毕业生,如果加上24万家中小企业,平均3家企业只能分摊1个毕业生,总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正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然而人才短缺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我们过去超常规的发展源于行业对人才迫切需求的拉动,是一种被动行为,而不是主动改革适应新情况。”任耀生指出,教育的改革滞后于产业改革、商业改革。今后,化工教育领域必须主动作为,努力满足行业和时代需要,并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加强行业人才调研。
谈及去年年底揭牌的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任耀生说:“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不单纯是一个新开的学校,而是构建石化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据悉,学院将在全国各地设立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将由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实行双主体办学。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驻会副会长于红军表示,国开大石油和化工学院将建成覆盖石油和化工全产业链,各层次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贯通的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精准服务石油和化工领域全产业链职工的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建议,石化行指委应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为相关行业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例如,针对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应形成怎样的政策环境、采取哪些措施去改进。他提到,化工教育界下一步要把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做好,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